时间:2023-04-13 19:49:25 | 浏览:1255
食随人行,
中国人走到哪里,
哪里就有中餐馆的开张,
中国的饮食风俗就传播到哪里。
在西餐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
中餐也稳扎稳打地打开了世界市场。
在西餐进入中国之际,中式饭馆在海外的发展也形成规模。早在乾嘉时期(指的是乾隆和嘉庆共同在位的时期,1795一1799年),18世纪的欧洲就已兴起中国文化热,中国的园林、陶瓷、书画、漆器等工艺品倾倒了许多宫廷贵族,但真正达到雅俗共赏并普及到民间的当首推中国饮食文化。据统计,目前有188个国家开设有中餐馆,海外中餐厅数量高达55万家,产值规模超过2500亿美元。
美国有这样一句话:“美国人的钱,控制在犹太人手里,而犹太人的胃口掌握在华人手里。”它足以形象表达了中国饮食在海外广受欢迎的程度。
中餐,是指中国风味的餐食菜肴。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气候条件丰富 , 动植物品类繁多,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饮食种类,中餐的分类也变得较为复杂。菜品和花样很多,从区域看,粤菜、川菜、浙菜、湘菜等传统八大菜系;从做法看,如北方菜的爆、炒、烤、熘等;江苏菜的蒸、炖、焖、煨等;四川菜的烤、煸炒等;广东菜的烤、焗、炒、炸等;而西餐中,快餐多为汉堡、披萨、薯条、蔬菜沙拉,餐厅里主要为煎的肉排、炖汤、甜点。更多的菜色种类提供给中餐厅更多选择的同时,在任一家中餐厅里,也可以提供给顾客更多的选择。正是中餐的选料广泛、品种繁多、刀工细巧、火候独到、技法众多、口味多变的特征,促成了她迅速成为了全球人共同的爱。
300年前,我国广东、福建等地有很多华人华侨移民到美洲、东南亚等世界各地,以中餐为媒介是大多数华人华侨快速融入当地生活的一种选择,正因如此,中餐开始走出国门。海外中餐馆不仅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也是华人海外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的海外华人中有超过80%的以中餐业为生或者曾经经营过中餐馆,中餐业带动了各国华人经济的发展。
海外中餐馆在经营的菜式风味上比较多元化,随着中国移民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来源地而变化着风味和经营策略,先是港式西餐、粤式风味独步天下,后来台湾风味风行,到现在是北方饺子、烤鸭、上海菜、陕西凉皮、兰州拉面、川菜和麻辣火锅店相继登台亮相。从中餐馆数量来看,美国的中餐馆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一,排名第二和第三位的是日本和印度,海外中餐馆的重要聚集地主要分布在欧美和东南亚,这些海外中餐厅,市场规模超过25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餐饮市场的半壁江山。
中餐馆在美国又称杂碎馆,这名称的由来,据说是李鸿章出使美国时,用中餐招待美国官员, 其中有一道用肉和瓜菜煮的美味,大受称赞,引得美国人追问这是什么菜,李鸿章随员随口说,这是中国人常吃的杂碎,从此就有了“杂碎”一词,并上了英文辞典。
1930年到1940年期间,宋美龄在美国的国会演说,通过这次活动,宋美龄将中国的烹饪菜式带到了美国,也将美国的中餐行业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79年以后,美前总统尼克松在访华间品尝过北京烤鸭后,对其连连称赞,使得北京烤鸭 在美国开始流行开来,这个时期的中餐馆从1949年的4300多家 到1990年的25000多家 ,其中纽约就有近5000家。
据最新资料统计显示,美国的中餐馆数量已超过46000家,美式中餐馆在美国年销售额愈200亿,美国人每天消费250多万份中餐,中餐己成为美国人的家常便饭。
美国的中餐由来已久,最早的中餐馆于19 世纪中叶就已出现在美国的旧金山。然而美国社会对中餐的广泛接受和深入了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849年,在最早的唐人街区即美国的旧金山三藩市jackson街上,美国历史上的第一家中餐馆开业了,初期,它是为华裔同胞提供服务的饭馆。在美国的华人华侨们保留着中国的文化传统,他们同样将吃饭看作是一种文化社交,餐馆是和亲人团聚、朋友相聚、和生意伙伴洽谈生意的最佳去处之一。从19世纪中叶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广东餐馆一直主导着美国的中餐市场,美国化的广式菜肴如 “炒杂碎”“炒面” “芙蓉蛋”成为中国食物的代表。
20世纪中后期,由于受到中国大陆、港澳台等各大菜系的影响,美国的中餐消费者,不仅期望能够吃到快捷而价格低廉的美式中餐(如炒面、蛋花汤和炒杂碎等),也期望大一点的中馆提供更有特色、价格更贵一些的菜品(诸如糖醋鱼和蝴蝶虾等)。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中餐馆较快的在美国大量涌现,出现了川菜和潮州菜等各具特色的中国菜肴,中餐各菜系百花齐放,空前繁荣 。
在20世纪90年代及以后,大批量的人移民美国和加拿大等国,这其包括优秀的粤菜厨师,他们 不仅拥有高超的烹饪技艺,还拥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在美国开设粤式餐馆是他们的首选 ,他们开设的中餐馆规模普遍较大、装修也较为豪华,菜式品位相较于美国现有的中餐也比较高、服务也比美国现有的中餐馆更 微不至,因此,他们顺利进入了美国的主流社会 ,成了美国主流社会人士亲朋聚会、商务宴请的最佳选地之。
新时期的中餐对美国人的饮食喜好和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如四川菜、湖南菜这样口味强烈浓郁的族裔食物的影响下,美国人的饮食偏好 也逐渐发生改变,他们的味蕾变得更发达更宽容,对新鲜口味的包容性和 欣赏能力增强,从这种意义上讲,中餐培育了美国人的味蕾。美国主流的 烹饪和饮食也受到了中餐的影响。这种影响在饮食文化开放前卫的加州尤为明显,《洛杉矶时报》这样说,“中餐对加州的美食图景有着强有力的影 响。普通加州人的味蕾已能完全领会中式烹饪中精妙细微的滋味和香气“。
中餐在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国家也深受当地人的欢迎。华侨大批定居欧洲已有百年历史,旅居欧洲的华人,许多以经营饮食业为主,其中以老一辈的华侨为甚,不少第二代的华 侨仍继承上一代的饮食行业经营,加之其他后来者亦纷纷新建或购买新餐馆,因此,英、法、荷、德等国家中餐馆较多。
根据《世界华商发展报告》2007-2009年的数据统计: 英国约有中餐馆9000 家,占全英各式餐馆的1/4,有80%以上华人靠餐饮业为生;荷兰拥有2200多家中餐馆,占全荷各类餐馆的28%,从业人数占荷兰华侨华人总数的85%;德国 80%以上的华人从事餐饮业,中餐馆和华人快餐店超过7000家;法国有中餐馆8000间,其中巴黎有6000间;西班牙3000间中餐馆,葡萄牙600间,奥地利800间;加拿大多伦多有800多间中餐馆,温哥华超过 1100 家。华人大型餐馆、酒楼,多由香港餐饮财团投资经营,菜式考究,装璜豪华,还设有卡拉房;中型餐馆多是华侨华人经营,以菜式可口多样著称;小型餐馆和外卖店走大众化路线,以便宜套餐、小食吸引着一般民众。
欧洲的中餐业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而欧洲中餐业进入繁荣期还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当时的海外中餐之所以能在国外立足、生根、开花、结果,关键是做到了以中餐烹调技术为基础,立足欧洲各国人民口味喜好,进行了改良。
在欧洲各国几乎都有中餐馆的存在,其中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的中餐业为发达,均有 2000~3000 家及以上的中餐馆,有 70%~90%的华侨从事中餐业,其它欧洲国家也有数十到数百家中餐店,主要聚集在各国首都、知名旅游城市及华人聚集地,甚至有人说,欧洲的中餐馆比麦当劳还多。中餐受到八成以上欧洲人喜好,拥有广大的市场,在英国,中餐业已经成为华人的第一大产业。
根据欧洲人的饮食需求,中国菜在欧洲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张展鸿教授在《人类学》一书指出:有关亚洲社会的饮食文化的变迁是近年的热门研究课题。近年的研究更突出了亚洲社会的本土饮食习惯的传承及本地化的外来饮食,从而反映全球一体化和本地化之间的共容关系。
中餐在东南亚一带发展很为可观,这里是华侨聚居之地,早在光绪五年(1879)英国旅行家伊 莎贝拉就注意到在新加坡和马来亚的华人社会普遍依恋中国饮食,大量从中国进口猪油、粉丝、 咸菜、腊肠、火腿,各种肉食罐头以及各种中式饮食器皿,在许多地方形成华人的“食街”,那里密集许多中餐馆,诸如鱼生粥、萝卜糕、炒面、椰肉丝等各式小吃都在市面上卖得很火。
在印度,当初中国餐馆的主要顾客是以欧美人为主的外国人和印度人富裕阶层。中国菜并没有渗透到信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印度人大众中。但是二战后,来中国餐馆吃饭的印度人逐渐增多,施应元主编的《世界经济年鉴 1969》 (台北:世界华侨年鉴社有限公司)记述道:“这一两年当地的印度人已经大模大样地带 家属到中国餐馆吃饭了”。 不仅德里和加尔各答的中国餐馆的客人大部分是印度人,而且一般印度人经营 的非中餐馆的食谱中也包含了大众化的中国菜,而且大多提供素食主义者用的中国菜。常见的中国菜有炒面、客家面、杂碎、春卷、汤面、酸辣汤等,至此,印度社会已经接受了中国菜。
图:2009年3月取得新德里Karol Bagh餐馆的菜谱
中餐馆在东南亚的兴起和普及,反映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一方面, 中餐在影响、改变东南亚人的饮食习惯;另一方面, 中餐的大众口味也被重新塑造、改变, 甚至个别经改造的食物重新返回原籍地比以前更受人们欢迎。其他民族传承中国饮食并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经过引进、吸收、调整等一系列本地化过程,进而形成今天独具特色的本地饮食。
饮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十分密切,餐饮业承担着传播本国饮食文化与价值观的责任。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皮埃尔·范登堡说:“在跨种族交往中,还有哪种环境比种族餐厅更平易近人呢? 还有哪种方式比品尝其食物更能直接地领略其文化呢?” 食物作为沟通两种文化最方便的媒介,在跨文化交流中起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中餐的走出去,让更多的他者,通过品尝中国食物,不断地深入了解和认知中国和中国的饮食文化,建立了大家对中国文化新的兴趣和感知。(文:新美食志 凌云)
食随人行,中国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中餐馆的开张,中国的饮食风俗就传播到哪里。在西餐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餐也稳扎稳打地打开了世界市场。在西餐进入中国之际,中式饭馆在海外的发展也形成规模。早在乾嘉时期(指的是乾隆和嘉庆共同在位的时期,1795
综艺节目《中餐厅》第三季落下帷幕,中餐出海的努力远远不止发生在银幕上,而且历史也久远的多。“土气”餐厅店名背后是什么?什么样的中餐在海外受欢迎?中餐出海这么久有什么新变化?一个城市中能拥有多少类型的中餐厅?澎湃新闻(www.thepaper
2010年,在美国参议院的最高法官任命仪式听证会上,参议院格莱厄姆向时任大法官提名人伊莉娜提问:你们圣诞节那天会在什么地方?伊莉娜毫不犹豫的回答:和所有的犹太人一样,圣诞节我们全家会在中餐馆吃饭。中餐确实美味,对于我们这些早已熟知中餐滋味的
中餐,在国外是种什么样的存在?2018年,沙县小吃把分店开到了美国纽约、法国巴黎,日本和葡萄牙。开在纽约第八大道上的分店,第一天却只营业了三个小时就被迫关门了。为什么呢?原因不是别的,而是因为生意实在太好了!准备的食材全都用完了,再不关门的
在美国开中餐馆的人很多,但是目前做成全球最大中式餐饮的,只有一家:熊猫快餐。熊猫快餐在全世界有多火呢?凭着做中餐这一技能,熊猫餐馆目前发展到全球2000 多家的规模,年收入达到 200 多亿。这么说吧,哪怕在巨头林立的美国,熊猫快餐也是可以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但凡能吃下肚子可以正常消化的,都属于中国人的食材,不像外国人还有头、内脏、蹄子等各种不吃浪费珍馐的传统,说白了,这些老外没有经历过“艰苦岁月”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好这些食物。至于味道,八大菜系能够提供你能想想到的任何滋味
2009年5月13日,德国萨克森州锡滕森镇法庭宣判了一场,关于当地唯一一家中餐馆的惨烈抢劫杀人案。法庭在当天判处血案两名主犯终身监禁,其他3名同谋分别被判处4年至14年有期徒刑。据当地市警察局的公开发言人表示:在这场被命名为“年余酒楼枪杀案
编者按:根据近期英国《泰晤士报》的报道显示,英国人外卖最爱点的食物第一名是中餐,甚至取代了他们的“国菜”炸鱼薯条;而今年,中式麻辣烫店在韩国的爆火也吸引了媒体的争相关注和报道,甚至登上了微博热搜;在日本,钵钵鸡备受热捧;在德国,大大小小的中
中新社北京6月1日电 (记者 周欣嫒)日前,2018中国餐饮高端峰会公布数据称,当前海外中餐厅数已超过60万家。随着“中国味道”在“洋粉丝”中愈发叫座叫好,海外中餐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回顾中餐出海历史,大致可分为两次浪潮。第一次约为160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笑话。一个外国小哥,励志要在一年之内吃遍中国,三年过去了,小伙儿还没从四川出来呢。等从四川出来了,母语都忘了。可见中国美食种类之多。我们的中国饮食文化,不仅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了整个亚洲的饮食,甚至还影响了西方饮食文化,
中餐爆红全球,去年时分央视曾经报道麻辣烫在韩国火爆、水煮鱼席卷日本,就连海底捞都在国外甚为流行。为此,海底捞的老板张勇曾说:“海底捞在国外受欢迎更重要的还是感谢中国的崛起。”因此,中餐已经成为我们文化的标志和象征之一,但是市场的容量毕竟是有
来源:【中国食品报】——访中国人民大学食政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餐概论》作者刘广伟中餐是什么?有人说,中餐是烹饪,中餐是菜肴,中餐是餐饮业,中餐是饮食文化,这些回答都不够全面。“中餐是以中国传统烹饪、发酵、碎解技艺制作食物和箸食的整体范式。
有网友说在法国的日餐超级贵,中餐却很便宜,搞不懂,我们明明比他们好吃太多,却卖不出他们的价钱,为什么呢?因为日餐在高级餐饮中的地位很高。一、各榜单排名情况综合各项排名,流行度排名前3的菜系是意大利菜、印度菜和中餐,意大利菜以明显优势领先其余
(东西问)保罗·弗里德曼:美国中餐的发展趋势是创新型中餐吗?中新社纽约1月30日电 题:保罗·弗里德曼:美国中餐的发展趋势是创新型中餐吗?中新社记者 王帆中餐在美国流行已逾百年,近年呈现新的发展趋势。随着创新型中餐在美国日益流行,一批精品快
中国南海之滨,风物独特,四季瓜果繁多,文昌鸡、东山羊闻名遐迩,各色海鲜新鲜美味。4月12-24日期间,金茂三亚亚龙湾丽思卡尔顿酒店中餐厅行政总厨秦保平先生将客座北京瑞吉酒店天宝阁中餐厅,为北京的美食爱好者带来别样南国美味,清新滋润的椰香,回